8月21日至25日,第十屆世界機器人大會在京舉辦。其間,深交所聯合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舉辦第十八期“深交所·創享薈”具身智能專場活動,邀請產業智庫、頭部上市公司、代表性創業企業、投資機構、證券公司等相關負責人參加,共話具身智能技術發展與產業落地、資本市場服務創新生態體系建設等內容。
具身智能,指具有物理實體并具備感知、決策、執行及交互能力的智能體,被業內稱為人工智能發展的下一個浪潮。作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具身智能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跨越式發展,在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不同類型機器人中均有廣泛應用。
目前,我國已形成完整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從零部件到本體,再到集成,多點開花、階梯追趕,部分系統集成環節已實現對外資的反超,占據主要市場份額。與會專家認為,具身智能在工業、服務、特種等不同類型機器人中均已有應用,國內擁有機器人硬件制造全產業鏈體系、工業應用場景豐富、市場容量大等優勢,底層創新與應用場景結合,持續發展迭代。
近年來,我國從國家層面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機器人產業發展,如《“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加速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地方層面,北京市作為全國高精尖產業高地,通過制定相關措施和方案,積極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速實現人形機器人向重點領域廣泛滲透。
資本市場上,深市公司積極布局產業鏈,加速價值提升。匯川技術(300124)、新松機器人、中科創達(300496)、雙環傳動(002472)、埃斯頓(002747)、固高科技(301510)、新時達(002527)等深市公司參加了本次活動,就具身智能產業鏈的發展,以及具身智能技術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應用探索,做了深入分享交流。
與會投資機構認為,國內在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的完整產業鏈,為具身智能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土壤,大模型與機器人結合的初步實驗已顯現出劃時代的突破。國內還具備工業應用場景豐富、市場容量大、產品迭代速度快、市場接受度高等優勢網上股票配資開戶,但仍面臨諸多難點,比如,訓練數據量和豐富度不足,在核心算法和基礎框架、芯片和操作系統、高端人才培養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產業鏈上下游均處于發展早期,成熟度和協同性仍有提升的空間等。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股票配資知識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