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攜手推進現代化炒股杠桿平臺,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將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舉行。
近年來,中國與非洲持續深化貿易合作,進出口規模快速提升,與此同時中國已連續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海關總署了解到,2000年—2023年,中非貿易規模由不足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至1.98萬億元,年均增長17.2%,高于同期中國整體貨物貿易年均增速4.6個百分點。2023年,“中國—非洲貿易指數”首次突破1000點,達到1010.83(2000年為100點),比2022年(990.55)上升20.28點,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今年前7個月,中國對非洲進出口1.19萬億元,增長5.5%,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介紹道,長期以來,我國致力于深化中非經貿合作,與非洲的產業聯系日益緊密。今年前7個月,我國對非洲中間品貿易增長6.4%,占中非進出口總值的68%,助力非洲工業化和經濟多元化進程。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船舶、汽車、風力發動機組等機電產品拉動對非出口增長。前7個月,中國對非洲出口6979.3億元。其中,機電產品出口3697億元,增長4.9%,占同期中國對非洲出口總值的53%,拉動對非出口整體增長2.5個百分點,船舶、汽車、風力發動機組等產品出口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分別增長44.8%、35.8%、253.1%。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能礦類產品、農產品領域合作促進相關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前7個月,中國自非洲進口4908.9億元,增長15.5%。其中,自非進口金屬礦砂、能源產品合計1.62億噸,價值2593億元,增長8.8%,合計占中國自非洲進口總值的52.8%。同時,農產品進口成為雙邊貿易的新亮點。前7個月,中國自非洲進口農產品253.5億元,增長7.2%,高于中國農產品進口整體增速,芝麻、烤煙、夏威夷果等非洲特色農產品進口量分別增加38.8%、32.7%、106.2%,占中國同類產品進口量比重均超4成。
8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經貿與發展合作有關情況。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唐文弘表示,2023年,中非貿易額達2821億美元,與2021年相比增長了近11%,連續第二年刷新歷史峰值,反映出中非貿易的強勁韌性。中國與近半數非洲國家貿易額同比增幅超過兩位數,體現出中非貿易的充足活力。
與此同時,中非投資合作穩步增長。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超過400億美元,是非洲最主要的外資來源國之一。過去三年,中國企業為當地創造超過110萬個就業崗位,投資建設的經貿合作區覆蓋農業、加工制造、商貿物流等行業,吸引超過千家企業入區,為當地納稅增收、出口創匯作出了重要貢獻。
此外炒股杠桿平臺,中非基礎設施合作也成效顯著。唐文弘表示,非洲是中國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場,十年來,中國企業累計在非洲簽訂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7000億美元,完成營業額超過4000億美元,在交通、能源、電力、住房、民生等領域實施了一批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項目,有力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股票配資知識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