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南京9月2日電 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江蘇自貿試驗區”)迎來掛牌設立五周年。8月30日,《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五周年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江蘇南京正式發布。報告指出配資代理,五年來,江蘇自貿試驗區聚焦高質量發展,通過深化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實現產業鏈與創新鏈的深度融合。依托多個高等級科創載體,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促進人工智能、數字經濟、低碳經濟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進一步彰顯了其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地位。
報告顯示,江蘇自貿試驗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創新體系效能顯著提升,重點技術領域實現跟跑、并跑、領跑并存,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加深,持續引領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在推動高能級科創載體落地方面,江蘇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圍繞各自主導產業、新興產業發展所需,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多個高能級科創載體相繼落地。在科研成果轉化機制方面,通過創新聯合體等形式激發創新主體活力,推行“揭榜掛帥”“賽馬”等機制有效促進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培育高水平公共服務平臺,面向科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在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方面,吸引國際知名研究機構設立高水平的合作平臺,并支持本地企業在海外建立研發中心,參與跨國技術轉化與合作開發,形成“雙向開放、銜接全球”的開放創新格局,加快打造成為融通國內外高端資源的創新樞紐。
報告指出,江蘇自貿試驗區因地制宜推進差別化探索,促進重點產業轉型升級及全產業鏈創新發展,加速強鏈、延鏈、補鏈進程,成功培育出一批國內領先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加快培育壯大。南京、蘇州片區生物藥品制品制造集群新入選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2023年,江蘇自貿試驗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超過3000億元。
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產業集群競爭力居國內前列。在生物醫藥領域,南京片區聚焦基因細胞特色產業,聚力打通研發創新、監管服務、通關便利、知識產權等方面堵點;蘇州片區累計推出29項集成改革舉措,“研易達”“研易購”、提高入境特色物品便利化水平等舉措均為全國首創;連云港片區以生物藥原材料等產業鏈配套企業為突破口,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在人工智能領域,江蘇自貿試驗區依托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等平臺,抓住大模型發展機遇,全面優化算力、算法、數據等關鍵要素供給,推動產業加速升級。在集成電路產業領域,南京片區產業鏈規上企業與營業收入均占南京市的一半以上,形成“設計環節有集聚、制造環節有龍頭、封測環節有影響、配套環節有支撐、應用環節有需求”的產業格局,其中蘇州片區在全國首試高端制造全產業鏈保稅改革,形成以“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為核心,以設備、材料及軟件為支撐的集成電路產業鏈。
另外,江蘇自貿試驗區通過主動服務“雙碳”戰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一體化布局綠色低碳企業培育、綠色金融服務提升、碳排放服務平臺建設等重點事項,把握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機遇,初步形成接軌國際的綠色低碳制度體系。
據悉配資代理,報告由江蘇省商務廳(自貿辦)委托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開展編制。報告系統梳理了江蘇自貿試驗區的建設歷程,總結五年來的建設成效。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是新華社直屬的專業經濟信息采集和服務機構,是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經濟研究中心的建設主體。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股票配資知識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