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第二十七屆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以下簡稱“成都車展”)拉開帷幕,作為2024年下半年的首場A級國際車展,智能化、AI大模型仍然是眾多車企在本屆車展上的展出亮點。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成都車展現場采訪了解到,包括極越、極氪等品牌車企在今年密集布局AI大模型,并在端到端AI大模型方面開啟“競速”,在端到端AI大模型使用后,智能駕駛將更加智能,從此前的覆蓋高速到現在覆蓋到包括城區在內的區域。
事實上,早在成都車展開幕前,搭載端到端AI大模型的相關新車型就已有發布。8月28日,極越在成都發布了極越07,據極越官方介紹,該款車型搭載了首款支持無人駕駛的自動駕駛大模型阿波羅高階智能駕駛ASD(Apollo Self Driving)。同時,極越的原生AI大模型也進行了升級,從SIMO升級為SIMO2.0。
無獨有偶,極氪在今年也宣布了浩瀚智駕2.0的更新。據極氪官方資料,得益于英偉達7納米工藝、總算力達到508TOPS的芯片以及浩瀚智駕2.0,2025款的極氪001正式邁入端到端新時代。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真正的智能汽車大規模入市還需要技術端、政策端以及消費者的認知等多方面的進步與發展。
“押注”端到端AI大模型
目前的智能駕駛汽車中,最火熱的概念莫過與端到端AI(End to end)大模型。相關資料顯示,端到端AI大模型指的是在自動駕駛領域的AI模型,能夠直接處理原始輸入數據,并輸出最終結果,無須經過多個中間處理步驟。
端到端模型將感知、規劃和控制三大模塊整合在一起,消除了模塊間的界限,使得系統更加簡潔和高效,減少模塊間的信息傳遞損耗,從而提高了系統的整體效率和響應速度。
在自動駕駛領域,端到端模型的應用使得系統能夠更快地處理數據,提高了系統的響應速度,同時也減少了對高精度地圖和激光雷達的依賴,降低了成本。
以極越的ADFM大模型為例,目前已經在行車能力、泊車能力、安全能力等方面有進一步的提升。以行車能力為例,ADFM大模型能夠做到超強避障,電門、剎車、方向盤同時控制以及變道同時避讓高危車輛等。
據了解,極越的上述智駕功能將通過用戶購買ASD智駕包實現。ASD智駕包中,高速高架領航輔助功能是免費標配。ASD智駕包的買斷價格為2.99萬元。
極越展臺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在分段式端到端AI大模型上車后,智能駕駛的反應相較之前更加迅速、更加安全?!笆褂玫拇a更少了,安全冗余增多了,這是未來智能駕駛的一大趨勢。并且智能駕駛的升級成本也更低,只需要通過OTA推送就能升級。”
除了極越以外,極氪也在發力端到端AI大模型。據極氪方面發布的資料,在2025款的極氪001上,搭載了浩瀚智駕2.0,標志著極氪正式邁入端到端新時代。
據極氪方面介紹,浩瀚智駕2.0中的全場景端到端大模型包含了場景認知大模型和交互式規控大模型等,其中在場景感知部分,該大模型新增理解1000種交通場景,認知的準確度提升超過120%;在交互式規控方面,則最大限度還原了人類駕駛員的駕駛方式,能夠提前1.2秒,對周邊車輛和行人的行為進行預測,大幅提升系統的交互博弈和路徑規劃能力。
“在搭載端到端AI大模型后,智能駕駛能夠在城區使用。例如A點到B點,能夠記錄20條線路,100公里智駕自己開?!睒O氪展臺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浩瀚架構2.0配備的英偉達芯片擁有高算力,兼容性更強,端到端AI大模型未來也將通過OTA升級,覆蓋絕大多數車型。
中信證券相關研報分析認為,目前包括華為、理想汽車等中國公司正積極跟進端到端模型,并致力于推進數據收集和訓練算力構件,為端到端AI模型訓練提供基礎。隨著端到端、大模型等技術的逐步應用,預計智能駕駛算法的參數量將大幅提升,對算力的需求也將呈現上升趨勢,智能駕駛硬件的升級趨勢將延續。
智駕成車企“必爭之地”
端到端大模型正成為車企們的“兵家必爭之地”,因為這是實現高階智能駕駛的主要路徑。
國聯證券相關研報分析認為,端到端神經網絡可以充分簡化運算步驟,減少人工特征工程的需要,并識別出數據中的關聯性,充分提升計算效率。“受益于有效行為軌跡數據規模提升,智能駕駛端到端大模型有望成為高階智能駕駛解決方案。2023年開始,模塊化的端到端規劃模式加速,逐步成為代表智能駕駛實現高階功能迭代的主要方向。”
五礦證券相關研報也分析認為,端到端模型將多個模塊合并為一個模型,減少多任務訓練的累計誤差?!岸说蕉朔桨钢?,預測、決策、規劃和控制可以學習駕駛員的駕駛行為數據,直接給出規劃或控制信號,用訓練數據替代人工?!?/p>
“原本基于規則(rule-based)的算法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編寫復雜的規則,列出所有車輛可能遇到的場景和應對方式。但實際環境總會出現訓練數據中沒有出現的障礙物和場景,用人工無法解決無窮無盡的corner case?!蔽宓V證券方面表示。
但新技術意味著增加投入,目前各大車企在端到端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都不小。
極越CEO夏一平在8月28日的發布會上就表示,百度在AI和自動駕駛領域上的研發已超過十年,投入超過1500億元。
此外,蔚來、零跑汽車等都在發力端到端業務。據相關媒體報道,零跑汽車已于日前單獨成立了端到端團隊,負責智能駕駛算法的研發負責人即將到崗。在今年6月,蔚來重組了智駕研發部門,并且放棄了沿用多年的“感知-決策-規控”的技術路線,更明確地探索用端到端大模型實現高階智能駕駛。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國內車企在端到端方面仍需努力追趕?!皣鴥仍燔囆聞萘δ壳傲慨a的是將規劃模塊采用神經網絡替代規則、各模塊依然獨立的分段式端到端?!蔽宓V證券方面表示,預計國內造車新勢力距離真正的一體化端到端量產上車約還需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大規模入市尚需時日
事實上,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離AI智能汽車面臨著包括技術、政策等在內的一系列挑戰,離大規模入市還有一段距離。
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副教授張玲玲看來,人車交互功能可能會成為智能汽車擴張的重點之一?!霸诒姸嘞M場景下,消費者都希望自己的需求能夠容易得到滿足,如果汽車和人的互動越來越智能,了解消費者的場景訴求和決策,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定的交互頻率,成為眾多服務平臺的入口,那么未來會有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張玲玲表示。
里斯品類創新戰略咨詢汽車行業負責人、高級顧問趙春璋告訴記者,AI大模型將會是未來汽車最重要的內核,以及體現各汽車品牌核心競爭力的要素。“從‘有人開’到‘無人開’,改變了人們傳統出行方式AI大模型給汽車品類帶來的真正變革?!?/p>
但趙春璋也表示,真正的智能汽車何時到來取決于技術、政策、認知三個方面?!霸诩夹g端,隨著AI大模型的上車,智駕實現的真正突破,體驗上幾乎完全替代人類司機,目前行業領先的車企,如特斯拉、小鵬和華為,已經達到或者接近這個能力,技術將不再是限制。”
“在政策端,全球各國政府何時開放無人駕駛,并且提供相應配套基建,將會影響智駕汽車普及速度。”趙春璋進一步表示。
記者注意到,日前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顯示,包括《汽車整車信息安全技術要求》《汽車軟件升級通用技術要求》《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數據記錄系統》三項與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的強制性標準已于2024年8月23日發布,將于2026年1月1日起強制實施,這意味著國內的智能網聯汽車監管正在強化。
但除此之外配資實盤正規平臺,AI智能汽車的普及還取決于消費者對新品類的接受度?!半m然技術上AI大模型已經能夠替代人類司機,但大部分消費者仍存在一定顧慮,品類的推廣和教育需要一定時間?!壁w春璋表示。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股票配資知識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