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的大合并有了最新進展。
9月11日,海通證券召開2024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針對被國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證券董事長周杰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本次重組是為了響應國家戰略,加快建設一流投資銀行,與兩家公司的發展戰略相契合,有助于雙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增強核心競爭力,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與水平,助推上海市金融國資布局進一步優化,促進資本市場和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
雙方董事長紛紛表態
此前9月5日晚,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雙雙發布公告,國泰君安將通過向海通證券全體A股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向海通證券全體H股換股股東發行H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海通證券,同時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
9月10日上午,在國泰君安證券的2024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國泰君安董事長朱健就近期吸收合并海通證券的相關事宜回應了投資者們的關切。
朱健表示,此次重組旨在響應國家戰略、推動打造一流投資銀行,符合兩家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有助于雙方優勢互補,增強核心功能,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級,為進一步優化上海市金融國資布局、促進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針對后續具體的整合計劃及業務規劃,朱健強調,本次重組的具體合作方案以雙方進一步簽署的交易文件為準。且本次重組尚需履行必要的內部決策程序,并需經有權監管機構批準后方可正式實施,能否實施尚存在不確定性。
9月11日,在2024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海通證券董事長周杰也強調,本次重組的具體合作方案以雙方進一步簽署的交易文件為準。本次重組尚需履行必要的內部決策程序,并需經有關監管機構批準后方可正式實施,能否實施尚存在不確定性。關于本次重組事項的后續進展,公司將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相關信息請以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香港聯交所披露易網站刊登的公告為準。
市場對合并預期較好
兩大頭部券商的“史詩級”合并,與今年4月,新“國九條”中提到的“支持頭部機構通過并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以及證監會明確“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備國際競爭力與市場引領力的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目標不謀而合。
業內人士評價稱,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同為大型綜合性券商,在業務結構、數字科技、合規風控、科創金融、國際布局等方面各具特色。此次合并,有利于雙方共享專業能力和客戶資源,提升集約管理水平與運營效率。也有利于推動優勢互補,完善重點領域、產業、區域布局,全面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級。
東海證券分析師陶圣禹分析,近期國泰君安擬吸收合并海通證券,推動行業并購重組進程提速,事件主要有三大關注點:
一是指標上來看,合并后總資產與凈資產指標處于行業第一的絕對領先地位,營收、凈利潤和細分業務收入指標穩居前三。
二是業務發展上來看,合并一方面可以集中資源進行業務賦能,推動客戶資源與業務能力的相互協同,提升資本運營效率和牌照價值,另一方面也能夯實整體資本實力,加速風險梳理與出清,推動業務高質量發展。
三是行業趨勢上來看,早期券商合并主要是以業務或區域互補的目的推動版圖完善,以實現更廣闊的市場覆蓋,擴大市場份額,增強整體競爭力,近期國信收購萬和、錦龍股份轉讓東莞證券股權,表明國資體系內的股權整合已開始啟動,不過之前的案例更多的都是聚焦在新“國九條”中提到的中小券商的差異化發展框架下。
“而此次國君合并海通,則表明建設世界一流投資銀行正式提上日程。在現階段創新業務發展較為謹慎,杠桿率整體較低的背景下,內資券商ROE顯著低于國際投行若后續資本約束空間進一步松綁,杠桿率有所提升,與國際一流投行同臺競爭將更有底氣與實力。在央企整合提速、頭部券商合并試點的背景下,示范效應有望逐步顯現,切實推進2—3家國際一流投行的成熟落地值得期待。”陶圣禹表示。
華西證券也表示,這兩家同屬上海國資的頭部券商合并,將是新“國九條”實施以來頭部券商合并重組的首單,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的“A+H”雙邊市場吸收合并、上市券商“A+H”最大的整合案例,或將成為行業機構間并購的典例,進一步加速行業格局優化。
政策助推之下,證券業并購的市場預期也不斷升溫,證券行業預計將有更多市場化并購重組誕生。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合并事宜停牌的國泰君安證券國際十大股票配資平臺網址,在港股昨日已經復盤,盤中一度大漲超過13%,最終以上漲6.56%收盤。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股票配資知識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