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紐約9月7日電(記者劉亞南、謝哲澍)全球芯片巨頭英偉達(NVIDIA Corporation)自8月28日公布的季報引發市場負面反應以來,其股價動能顯著走弱,累積跌幅接近20%。英偉達股價顯著回調凸顯了市場對英偉達未來前景不確定性的擔憂,帶動股市大盤走弱,也使全球芯片市場和美國經濟蒙上了一層陰影。
其中,英偉達股價6日下跌4.09%,使其創下兩年來最糟糕的單周表現,也拖累標普500指數當日下跌1.73%,創下2023年3月以來最糟的單周表現。該公司市值僅在過去一周就縮水4060億美元,超過超威半導體公司(AMD)和高通公司兩家競爭對手市值之和,市值回落到2.5萬億美元左右的水平。
英偉達自進入人工智能芯片市場以來,其股價大幅飆升,市值在今年曾突破三萬億美元。然而隨著美國經濟和整體科技行業的大環境變化,投資者開始對英偉達的高估值產生質疑。
部分投資者認為,盡管英偉達在人工智能領域表現強勁,但其增長前景和市值是否合理值得商榷。特別是市場認為雖然美國經濟目前仍然表現強勁,但多個跡象表明經濟增速可能正在放緩。英偉達股價的下跌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場對未來全球經濟需求的悲觀預期,尤其是在芯片行業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和市場需求的背景下,任何經濟放緩都可能導致芯片需求的進一步減少。
在此情況下,英偉達本身也面臨的一系列挑戰,包括新產品Blackwell的延遲發布和毛利率面臨的壓力,這些基本面因素對公司的短期業績產生負面影響。媒體近日報道的美國司法部可能對英偉達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市場主導地位進行反壟斷調查,給公司帶來了監管風險。
此外,英偉達在人工智能和加速計算市場面臨的競爭日益激烈,不僅要應對大型上市公司的競爭,還要面對內部云項目和其他私營公司的挑戰。
根據英偉達在5日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數據顯示,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在過去三個月內出售了將近530萬股英偉達的普通股,價值約6.331億美元。黃仁勛從6月13日開始分批賣股票,每筆12萬股,最近一次是在5日,當日股價上漲0.94%至107.21美元。然而,從6月13日至9月5日之間,股價累計下跌了17.28%。黃仁勛作為英偉達最大的個人股東,截至3月25日持有約9,350萬股,約占公司總流通股的3.8%。
無論是黃仁勛的拋售,還是美聯儲加息政策的推進,市場開始重新評估英偉達的長期增長潛力。美聯儲的加息會增加借貸成本,使得資本密集型的科技公司在融資和擴展時面臨更大壓力。英偉達的股價下跌正是市場對科技股泡沫擔憂的直接反映,也預示著未來科技行業可能面臨更大的壓力。
在高通脹、高利率和全球經濟放緩的多重挑戰下,英偉達股價的下跌不僅是對公司基本面的反應,也是市場對整個美國經濟前景和全球宏觀經濟狀況的擔憂的體現。
瑞穗證券(Mizuho Securities)分析師喬丹·克萊恩(Jordan Klein)在6日表示,英偉達公司的股價在未來幾周預計難以突破每股130美元。除了可能出現的經濟“軟著陸”帶來的宏觀數據改善外,芯片股整體正面臨困境,預計在反彈前還將進一步下跌。
盡管如此,一些分析師仍積極評價英偉達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持續投資和創新,認為該公司對下一代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投資,如GPT-5和Llama 4,或將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美國銀行證券分析師維韋克·阿里亞(Vivek Arya)在4日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表示,盡管英偉達面臨短期挑戰,但其長期增長潛力和市場領導地位仍然被市場看好。阿里亞認為股票配資專業網,英偉達的股價波動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吸引人的買入機會,尤其是在公司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的情況下。他強調,英偉達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持續投資和創新是公司長期增長的關鍵。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股票配資知識網觀點